公仆型领导 :
公仆型领导一词最早出现在R.K.格林里夫于1970年发表的文章《扮演公仆角色的领导者》(The Servant as Leader)中。该思想源于H.黑塞小说《东游记》(Journey to the East)。故事中的一群人致力于精神上的追求,踏上了神秘之旅。故事的解说者发现之前被认为是仆人的人,实际是伟大而高贵的领袖,他作为所谓的宗教秩序之首维持了整个旅程。格林里夫受到这则故事启发,得出伟大的领导首先应是其他人的仆人,这种开创性思想给那些关心领导、管理、服务及精神成长的人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公仆型领导理念在美国多个领域的管理实践中得以应用,并且效果显著,如西诺乌斯金融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等。
人民公仆孔繁森与群众在一起公仆型领导具有4个主要特征:①领导动机。假设自己是员工的仆人,其行为产生于“关注他人需求”,而非自我兴趣。②领导目标。强调促进员工发展和参与社区建设,以员工利益为先,并为员工、整个组织以及所有组织服务对象的共同利益而分享权力和地位,而非仅仅实现领导者自身或组织的目标。③领导关注点。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其追随者身上的领导活动,即公仆型领导首先关注为员工服务。④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公仆型领导者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 要最大程度地开发下属的潜能、恩慈、谦卑、尊重、无私、宽恕、守信等,也是有效的公仆型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公仆型领导对员工在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公仆型领导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对组织的忠诚度;也会影响员工行为,领导者表现出更多公仆型行为,下属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帮助行为及创新行为,减少对工作的破坏行为;此外,公仆型领导对员工的绩效和异常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