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式领导

2023-12-18

    家长式领导 :

最先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并提出家长式领导的是西方学者。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思林在中国台湾的一家私营独资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个案研究,发现该企业的老板和经理人运用类似于管理家庭成员的方式来管理员工,而自己则充当家长的角色。虽然他没有明确地提出家长式领导的概念,但为后来的家长式领导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位学者S.G.雷丁则在80年代末对中国香港、台湾,菲律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他明确提出了家长式领导的概念,论述了其特征,并指出这种领导方式的确普遍存在于华人家族企业中。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华人家族企业的领导方式与西方企业截然不同,带有明显的家长作风。而真正使家长式领导研究得到深化并形成理论体系的是一批本土华人学者。从80年代末开始,中国台湾学者郑伯埙和他的同事采用个案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式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家族企业主与经理人的领导风格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台湾企业的领导方式与家长式领导非常相似,研究结果再次肯定了家长式领导遍布这些企业。

家长式领导包含威权、仁慈和德行3个维度。①威权。指领导者强调个人的绝对权威,并对下属进行严密控制,涵盖“专权作风”“贬损下属能力”“形象整饬”“教诲”等立威行为,下属则相应地表现出“敬畏顺从”等行为。②仁慈。指领导者对下属、个人及家庭做个别、全面、长久的关怀,包含个别照顾、体谅宽容等施恩行为,而下属的反应则为“感恩图报”。③德行。指领导者展现较高的个人操守和道德品质,尤其是公私分明、以身作则等树德行为,下属对此表现为“认同效法”。

家长式领导模型是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组织环境之中,其对下属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郑伯埙认为家长式领导的效能是建立在领导者、下属对自己角色的认同以及下属的追随之上。此外,员工的传统性、下属的依赖性、领导者本身的特点、领导者与下属不同的性别角色配对、组织环境等,都是影响家长式领导效能产生的一些条件。

在一系列的实证探讨中,家长式领导模式获得了一些证据,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威权领导与仁慈、德行领导负相关;其二,家长式领导构念与其3个维度(威权、仁慈、德行)的关系不明晰。鉴于以上家长式领导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学者们开始走分化路线,即把其中的某一维度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构念来研究。这一趋势与樊景立等的主张比较一致,他们认为家长式领导的3种元素并不是一定要联结在一起不可分割的,3种元素可以分开来独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