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一)自卑感
自卑就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是一种心理和性格缺陷,表现为对自己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根据蒋玉芝等人的发现,弱势群体子女的抑郁成分比正常人群高,从而导致自轻自贱等心理疾病。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更容易出现出自卑现象,表现为做事不用心,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往等。产生自卑现象的原因:一是来经济层面,进城务工人员往往家庭没有稳定工作,收入不高,给予子女的经济资源无法达到城市子女的平均水平,表现为缺少零花钱、着装陈旧、学习、娱乐用具不齐全等。二是生活方式层面,农民工子女来自于农村,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表现为没有城市卫生习惯、饮食品种单一等,有可能被同学冠以“乡巴佬”“土老帽”等称号。三是来自于思想层面,因为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的思想追求会表现出差异性,农民工子女以满足初始生活、学习需求为基础,城市子女以追求潮流为主,容易造成自卑现象,此外,性别不同的农民工子女也会表现出差异性,男孩子容易忽视这些差距和不同,而女孩子却比较敏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无归属感与自我封闭
归属感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者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落实感。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属于某一个团体或者组织。缺乏归属感往往对工作或学习缺乏激情,社交圈子狭窄。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特别是初中及其以上的农民工子女相对容易产生自我封闭倾向。当长期差异难以克服,学生会在班级或学校寻找与自己类似的人,他们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背景,通常以其他农民工子女或者城市下岗工人为对象,如果一段时期内没有遇到这样的对象或者经受了同学嘲讽,就会表现出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缺乏归属感相伴的心理问题是自我封闭,当找不到适合的群体对象并遭受到同学们的嘲讽时候,就容易产生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是一种环境不适应的病态心理现象,通常自我封闭是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社交活动,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和自卑心理有一定关系,当农民工子女产生自卑心理又无法很快改变这种差异,就容易产生自我封闭现象。这些差异中有些属于短期差异,比较短时间内可以进行改变,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语言差异等,有些属于长期差异,一个特定时间内难以有较大改变,以经济差异为主。当以经济差异为主的长期差异一直在表现在外,就可能对农民工子女特别是其中的女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三)情感失落
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初次进入城市,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对待每一件事情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们希望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关注。可是慢慢地他们发现现实与其渴望大相径庭,自己父母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高,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关注,反而受到了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父母的无精力关心,缺少家庭关爱,产生消极的心理,导致情感失落。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敌视心理
敌视心理是对某一同学或者群体产生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般是家庭或者自身受到了人身攻击或者耻笑,比如父母受到城里人耻笑,自己受到身边同学耻笑产生了羞辱感,从而对某个同学或者某个群体产生仇视心理。对单个人的仇视表现为不与之接触并可能伺机报复。对群体的仇视心理表现为保持与该群体的封闭。仇视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的会造成犯罪,是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一种,老师的及时排解显得十分重要。
农民工子女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