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2023-07-19
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在高等学校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心理研究学是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总结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且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来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模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全国各地对回归素质教育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这就对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的教育人员都应该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做出根本的转变。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拨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来,学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转变教师对学生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倡素质教育离不开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因此教师需要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第二要义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否定权威,科学实践的创新思维模式,下面就简要从这两点谈谈教育心理学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压抑下,许多学生对学习已经毫无兴趣,甚至因为遭受了过多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压力,心理扭曲变形了。在学生的眼里,考场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青少年因为学业压力而跳楼自杀的例子比比皆是,原本教育的目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知识,而应试教育则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学生心理是否仍旧健康,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而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心理研究学,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所学的知识,而是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当学生对物理单摆实验以及弹簧振子实验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对学习该物理章节的知识很感兴趣,但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最多会站在三尺来高的讲台上给学生做个实验演示,甚至播放实验过程的录像带,学生能够体会实践乐趣的机会也就没有了。如果教师对教育心理学有所研究的话,就会知道学生对自己操作实验的需求心理对教学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在高校教学课程中应用教育心理学能够避免教师过于自我的教学模式,回归到对学生的关注之中,明确什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教育心理学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根据学生心理状态实施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的情绪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创新教育领域。实际上,学生对创新有着最本真的需求,尤其是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对一切未知都充满了好奇。但是教师没有及时把握住学生对学问渴求的心理,导致学生最后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比如说,当学生在做乙酰苯胺合成实验的时候,发现液体变红色了,于是想要研究一下该红色物质是什么,但是教师没有体会到学生的探究欲望,反而斥责学生做实验不认真,导致实验出错,这样会使学生队实验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有所研究,此时就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热情,让其一味地按照标准模式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