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经济上的贫困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贫困,从而使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焦虑、自卑、心理矛盾的冲突性、虚荣、逆反、依赖等。
(一)心理焦虑与自卑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的贫困不能给予其充足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条件,使其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为学费、生活费感到焦虑,为学习感到焦虑,为日后就业感到焦虑,为人际交往感到焦虑,思想负担过重,自信心丧失。此外,贫困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和其他学生有很大差距,无论穿着、消费、生活用品还是生活阅历、观念都有巨大的反差,这样会使他们有自卑心理。一些贫困生排斥他人,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把自己的交往圈仅限于狭小圈子。这样的自卑心理会使很多贫困生不愿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不愿与人沟通交往,失去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矛盾的冲突性
很多贫困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矛盾问题,一方面,对于艰苦拮据的生活,他们有较强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生活上自立,在经济上独立。但另一方面,在他们自立的背后,却掩盖着深深的自卑。当别人给予帮助和资助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人格受到了伤害,缺乏坦然面对和接受贫困的勇气。一些贫困生排斥学校内外的勤工助学活动,甚至认为这样做很没有面子和伤害自尊心,丧失了应有的自强自立精神。
(三)虚荣心理
有些贫困大学生对于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不但不能够去正确对待和坦然接受,反而通过各种方式来伪装和掩饰自己。他们尽管生活拮据,仍要与其他同学攀比,追求品牌和享乐。这些贫困生喜欢表现自己,有强烈的虚荣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做到踏实努力。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对于自身健康发展十分有害,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逆反心理与依赖心理
由于在经济上的差距,造成了贫困生在其他方面的差别,这些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深刻的。加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和不公道现象,使得贫困大学生们把自己的困境归罪于社会不良现象。他们对一切正面的教育持怀疑态度,以这种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对教师的管理反感,对学校的思想教育排斥,甚至对其他同学的关心也会误认为是虚伪的,这种逆反心理又称为自卑性逆反。而有些贫困生在长期的受帮助过程中却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他们认为接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帮助或帮助不够则是政府、学校或老师的失责。他们不愿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反而把希望寄托给政府和学校的资助、寄托在他人身上,长此以来就形成依赖心理。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