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选测验 :
迫选测验将一系列社会赞许性水平相同,能够反映不同绩效水平或特质的配对行为陈述放在一起,让被试选择其中符合实际的陈述。传统的利克特量表容易出现社会赞许效应,而迫选测验从社会赞许性视角来看很难说明哪个陈述更好,因而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如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杰克逊职业兴趣问卷调查和情绪智力测量等就采用了迫选测验的形式。由两个陈述匹配成一个题组是迫选测验最常见的题目形式,每个陈述可分别测量不同的人格特质,被试的特质得分就是他选择测量该特质的陈述的个数。例如,
A:我是一个热情而友善的人。(外向性)
B:我的物品经常保持整洁干净。(条理性)
要求被试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一项。如果被试选择“A”,则外向性维度记1分,条理性维度计0分;如果被试选择“B”,则外向性维度计0分,条理性维度记1分。迫选测验也允许两个以上的陈述匹配成组。例如,可将测量3种不同特质的陈述配成一组,要求被试选出最符合自己的一项和最不符合自己的一项。被试选择最符合的一项则在对应维度上记2分,最不符合的一项在对应维度上记0分,未选择项在对应维度上记1分。无论被试怎样作答,每个题组的满分都是3分,因而整个测验的满分对所有被试而言也是个常数。迫选测验的分数不能代表被试人格特质的绝对水平,只能反映个体内部人格特质的相对水平,为自模式数据。被试在一些人格特质上得分高,在另一些特质上得分必然会低,这使得测验分数的意义难以解释。此外,自模式数据不能进行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处理。由于迫选测验的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可以规避传统计分方式带来的自模式数据的问题,测验分数方便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挖掘和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而,迫选测验不仅在人才选拔应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望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