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习理论

2024-01-04

    符号学习理论 :

由美国心理学家R.S.萨克特于1934年提出。这一理论强调表象训练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认为表象训练的效果在于认知学习。表象可以充当编码系统的功能来帮助人们理解或获得运动图式,且通过表象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成功完成动作的中枢程序或蓝图。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人在进行运动表象时对某任务各动作序列进行了符号练习。在练习中,个体可以排除错误动作,熟悉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从而预见动作的结果。

同心理神经肌肉理论一样,符号学习理论的本质也认为表象是建立运动技能动力定型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是,心理神经肌肉理论仅注意到表象训练时外周的不随意肌肉活动,符号学习理论则从认知心理角度更强调中枢的活动,认为表象训练的效果应归于认知过程,表象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认知方面做好准备和计划,可以对任务进行连贯的演练并形成最佳运动图式,进而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另外,此理论还认为任务特征能够对表象训练的效果产生影响,而且表象训练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其效果也不一样。由此可以推断,表象训练对于认知成分高的运动技能的效果好于认知成分低的运动技能,表象训练在运动技能学习初期更有效。

符号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编码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其基本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使其成为解释表象训练作用的重要理论。但是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相矛盾,同时由于表象训练的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运动技能学习,因此,这一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表象训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