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2023-09-12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可能发生在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女性的性成熟期一般的平均年龄是在十三岁,男性则在十四岁。青春期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它的某些特征,是其他阶段所没有的。青春期相当短,大约只有两年到四年。青春期是一个变化很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生理与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儿童状的身体变为成熟的身体,使得孩子气的人生观和行为发展为更成熟的态度与行为模式。这些迅速的变化会导致困扰、自卑与不安,有些甚至会引起不良的行为,因此,这是一个“可预期,也不可预期”的阶段。布勒(C.Buhler)曾以“消极反抗”来称呼青春期。据一项心理健康调查,中学生的身体症状检出率较高,即中学生在身体方面的问题较多,这可能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有关,尤其是女生的月经来潮易引起各种消极反应,因此,学校应进行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卫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青春期的来临,对于中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以下列几种最为普
 
遍。
 
(一)渴望孤独
 
早在婴儿期,个体就很希望与别人在一起。个体的这种欲望在小学阶段的“伙伴年龄”达到了顶峰。到了青春期,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学生不再和同伴们玩,而从群体中退出来。离群退出时,常会发生与朋友争吵,以及友谊破裂的事。他们常单独地在房间里打发时间,有时候,他们会突然地很不想参加家庭的活动,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十二三岁的时候。
 
(二)反抗权威
 
青少年与父母冲突最厉害的时期是在十三岁左右,和母亲发生冲突的比父亲多。这主要是因为母亲与青少年接触的机会较多。假如母亲放宽对青少年的限制,冲突就会减轻许多。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企图反抗所有的权威,如果他发现这些反抗受到阻挠,就变得沮丧,并充满愤恨,或是当他发现因为不服从而受处罚时,就想尽办法逃避那个环境。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大部分的不良行为都起因于对权威反抗。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一切事件均渐渐地开始表示自己的意见,不再愿意完全接受父母的意见,如购买物品时,大都有自己的主张,不再那么听从父母的建议。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反对父母的倾向,相反却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胡海国,1986)  
青春期常常被称为“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别人帮助就生气,这是自主性发展的缘故。有了第一反抗期经验的孩子,多半会产生第二反抗期。在第二反抗期,中学生会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冲突,这种冲突有时会导致纠纷而使中学生情绪不好、心情黯淡,甚至引发离家出走的念头。学生反抗父母的情绪有时会表现得非常激烈,他们的口头禅是“啰嗦”、“少管闲事”,或用力地关门,致使父母担心或生气。青春期可以说是人生烦恼最多的时期,但是人又必须经过这些烦恼,才能成长起来。
 
(三)追求独立自主
 
青春期代表着自主性的独立发展,所以也被称为“自我觉醒的时期”。自主性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由于这时是青少年的自我的萌芽时期,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无法顾及到对方,所以表现出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与心情的特点。在这一段青春期内,如果他们能够将自己每天的感受写在日记内,对心情的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年龄小的孩子看不到母亲就不安,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从心理上开始脱离母亲,这叫做“精神上的断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逐渐脱离家庭而独立,去寻求自己的生活。但是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仍喜欢偎在母亲身边,这可能是他们从小就太依赖母亲,而母亲也过分保护的缘故。孩子会做的事,母亲还帮助做,不让孩子动手。例如上了初中,每天晚上母亲还帮忙整理书包,到了高中还帮忙准备好换洗的内衣等等。
 
当青少年比较独立之后,他们那种爱恨极端的情感就会开始消退。他们渐渐地将成人视为其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并承认他们对成人的依赖。但这时候的依赖并不同于以前纯属对个人权威的依赖,而是一种被认可、了解、接受的依赖。
 
(四)渴望友谊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与同性朋友建立友谊,通常会经过几个阶段。共同参加活动是建立友谊的第一步。然后,了解对方的个性。忠诚、天赋、分享经验的能力等等都是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会优先考虑的特质。
 
对于中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上升到比师生关系更为重要,而且比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复杂。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按其程度可分为:一般同学,较亲近的同学和要好的同学。中学生开始表现出不容许成人对自己的同学关系过分干涉的倾向。要好的朋友之间表现出少年友谊的特点: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的准则,等等。班级中自发的伙伴增多,而且一般是女生中的小团体比男生为多。大多数女孩喜欢与三五个朋友结为“死党”,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想法。男孩和女孩一样,也有和同学聚集的倾向,但通常男孩们在一起时,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运动上,彼此的关系也不如女孩那么亲密,不会轻易流露自己的想法和感觉。男女同学间有时爱用有意的寻衅来表示友谊。在这个阶段,少男少女们开始对异性感兴趣。
 
中学生是最有集体精神的年龄阶段,其相互关系逐渐具有成人化与社会化的倾向,相互友谊比小学生要稳固得多。在中学生心目中,朋友甚至比父母和老师还重要。他们苦恼时,大多数人都是首先和朋友交谈。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关心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都有比较亲密的朋友。如果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既不被他人所选择和排斥,同时他自己也不选择和排斥他人,则这个学生就是班级中的孤独者。如果一个学生在本班级中没有被人选择,而排斥他的人却很多,那他就是班级里的孤立者。孤独的学生在情绪上是冷淡的,他与同学彼此之间没有憎恶之感,而被孤立的学生对班级中的同学都有强烈的、外显的不满情绪。孤独和被孤立的学生,除极个别是由于性格孤僻或潜心于学习和爱好者外,多数都是由于友好交往的精神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致。他们的内心往往是不平静的,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即使是先进的学生,也会因此产生痛苦的感受,甚至想逃离班级或学校,到外边去寻找友伴,以填补自己感情上的空白。对于极少数少年学生来说,如果他在集体中受嫌弃,就可能逃学到社会上去寻找伙伴,因而容易沾染恶习,由一个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少年沦为少年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