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环境匹配理论 :
是根据工作压力的产生原因而发展出的工作压力理论之一,由美国学者J.R.P.弗伦奇、R.D.卡普兰和R.V.哈里森于1982年提出。这些研究者认为,压力和压力源的定义并非单纯基于个体或者环境,而是基于两者间不匹配的程度。
个体-环境匹配中人的特征包括生理或心理需要、价值、目标、能力和个性等,而环境特征包括内部和外部奖赏、工作或角色要求、文化价值和其他个体或集体的特点等。个体与环境特征不匹配会产生压力源,并最终导致生理、心理等压力;而个体与环境特征匹配会对个体或组织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更具体来说,个体-环境匹配中决定压力的因素是个体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应对环境。当个体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应对环境时,只会体验到挑战性而不是压力;当个体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可以满足环境需求时,会感到中等程度的压力;当个体资源与能力无法应对环境的需要,个体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个体-环境匹配理论使研究者在进行压力研究时不只强调环境或个体单方面的特点,而是将环境和个体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工作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工业和组织管理心理学及相关研究领域有着突出地位。不过该理论认为人和环境的适应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因而其结果也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