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应对

2024-01-08

    应激应对 :

2000年,国外有学者提出应激应对模型,认为应激应对分为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回避应对与超越应对。2004年,中国学者钟伯光在应激应对模型基础上开发出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此外,有学者针对篮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应激情境,建立了中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模型。

应激应对作为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重要的中间变量,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中国学者的研究大多从积极、消极或主动、被动的维度,对应激应对方式本身进行探讨,并得出应激应对与心理健康关系上的一些初步结论。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对于应激应对会有明显的不同:在积极应对上男女生得分无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与情绪应对相比,中学生更多的是采用问题应对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退而求其次”“顺其自然”“避开压力”“能拖就拖,以后再说”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与大学生的处事经验和处事能力不足,又缺少家人在旁的及时指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