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模式

2024-01-08

    健康促进模式 :

由美国学者N.J.彭德于1982年构建。该理论认为,良好的健康意味着整体的完美存在状态,也意味着个体的健康行动,以及平衡的、得到满足的人生。在该理论看来,每一个体都以独特的方式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个体的天然健康相互碰撞,其结果或达到某种健康的正性动力学状态,或导致健康的某种负性、病态状态。

健康促进模式包含3组,共10个类别的健康促进行为决定因素:个人特征及经验(先期相关行为、个人因素)、特定行为认知及情感(感受行为益处、感受行为障碍、感受自我效能、行为相关情感、人际间影响、状况影响)、行为结果(允诺行动计划、即刻竞争需求和喜好)。

健康促进模式对指导个体及群体的健康促进具有很大价值,既可以协助健康促进者在规划患者健康需求时多方面了解影响健康促进行为执行的相关因素,又可以协助临床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系统的探讨,其模式中的因子都是拓展健康促进行为时需要考虑的要素。临床上可以对中国疾病谱中的特殊群体(如艾滋病危险人群、冠心病危险人群、高血压危险人群等)进行健康行为探讨,理解影响健康促进行为执行的因素。健康促进模式对疾病的预防和生命质量的提高都有具体的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为护理理论及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但在跨文化的探讨上,这一模式的运用有待于依据文化的特异性进行调整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