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角色(2)

2023-11-24
教师的角色(2):主体性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主体性教育是探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操作模式,教育目标和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过渡到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从重视教材知识结构的钻研转变到重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的建构;从重视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变为重视学生怎样学;从重视眼前学习好坏,转变为重视长远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从强调统一,转变为重视差异,因材施教;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提倡学生自主、自觉、自学。在主体性教育中,教师主要起“导向”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而且要研究学生应该怎么学;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学习,而且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主体性教育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知识传授的中间人角色,即甘为人梯,将知识、学习和思维的方法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的角色;教师还要扮演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即教师要以科学研究者的角色去观察和研究发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实践和运用这些方法;教师还要扮演教练员的角色,教给学生学习的技术和思维的技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情景、设置合适的问题,不断鼓励他们去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教师还要扮演提问者和讨论主持人角色,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去思考,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讨论主持人的教师在讨论中起观察者、监控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信息技术不断介入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教育的信息时代正在到来。高新技术在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为教学过程带来了方便与快捷。可以说,高度智能化和拟人化的信息技术能在一些方面取代教师的工作,这样,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相应地转变。教师将从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组织和辅导学生去跟信息系统进行交换,使之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去获取知识,求解问题。教师将更多地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运作过程的监控、研究和评价,而且在师生关系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充当各种关系的主要协调者,教师也将更多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在学校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师观也随之改变。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积极转换、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逐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