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策略

2023-10-08
将工匠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策略:现今我国的教育主要的就是进行技术专业知识的教育,从本质上育人变成了进行社会运作人才的加工,工匠精神的教育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将工匠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能够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重拾工匠精神的品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建立将工匠精神逐渐渗透到教学工程中的意识

  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育人先育德,要保持着这样的思想理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融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就是具有匠人精神的人才,特别是心理健康、三观端正的人才。换一种方式来讲,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具备工匠精神和良好精神面貌的人才,才是企业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把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旨思想,积极的进行思想健康的教育。可以通过进行校园网、校园宣传专栏的形式烘托出思想健康教育的氛围,结合思想教育对工匠精神进行渗透,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追究完美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的有效渗透

  现在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上重点的关注的是成绩和能力,主要考虑的对学习进行不同方面教育的实用性,重点的看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精神的教育上很是缺失。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态势都是处于一种畸形发展,造成了高技术人才数量充足却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所以逐步的要在学生的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向社会输入具有高素质品德的人才,要将这种教学的目的贯穿整体的思想健康教育。工匠精神是目前社会追求的一种精神其包含了对技术、方式、心理这三个层面的理论。

  (三)通过积极的开展学校的思想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现阶段社会流传的都是一种名为“差不多”的精神,正好的符合了人们满足于只追求90%的效果,并不想要去完善内10%,达到100%的心理心态。如果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去完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那么社会将呈现出病态的发展态势。虽然一直被称赞的鲁班精神和庖丁故事都被人们所熟知,但是现在已经逐渐的被这种“差不多”精神所顶替。只在效益和业绩上向前看对产品的品质追求逐渐的被忽略。校园文化相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对目前社会现状的认知,通过积极的开展社会的实践工作,提供多样式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起追求更好、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品德。校园的文化是进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场所,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二者有效的进行融合,共同发挥其教育的本质。

  总结

  将工匠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让工匠精神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