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述

2023-06-25
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述:根据本次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来看,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通过对1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显示26人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54人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77人显示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23人大致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引起注意的是,仅有15人显示心理非常健康。本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心理没有严重的问题,但对于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整体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心理适应性

  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1]。民族地区的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个人与环境取得协调一致的心理。心理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特征。包括智力特征,但主要是指各种个性特征结合起来,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学生心理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处理自身所面临或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处理与同学、家庭、社会、教师等方面关系的能力[2]。

  本课题组通过对150名学生抽样调查分析,学生心理适应性总体情况及各民族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水平普遍较高,心理适应性很强的占2.67%,适应性较强的占58.67%,适应性一般占38.66%,在抽样调查的学生中没有出现心理适应性较差和很差的学生,这说明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都在一个较好的范围内。经过调查,虽然学生的总体心理适应性较好,但与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呈现出矛盾的一面。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也是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内容,但几份调查比较发现,对学生总体的心理适应性的调查可能呈现了学生的一种“心理假象”,由于传统民族文化乐观、随意等的成分的影响,学生表面看似适应能力较好,但对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却发现并不乐观。

  2、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性,起源于达尔文进化理论学说“适者生存”一词,民族学生对于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适应新环境能力、与老师同学交往能力、适应新学校管理方法的能力等。

  经过调查,各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异不明显。对民族异质进行比较,除高一年级彝族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佤族学生存在显着差异外,其他各民族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显着差异。总体的情况是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且高年级学生学生与低年级学生比较,社会适应能力并没有提高。

  3、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自身,积极主动适应学习环境,通过自身原有知识经验来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民族学生学习适应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方面。

  通过调查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低。对学习方面的困扰可能是多方面的,不如家庭、社会、学校、教师等。学校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比如劳逸结合、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