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在关联:群体“是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而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从而能与其他人群及个人区别开来的人的集合体。”[1]研究群体离不开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指一个群体内部所独有的心理倾向和态度以及这些心理状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心理体系。”[2]当今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然会反映到高校大学生身上。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群体特征及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现状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公民意识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1.了解群体心理的特征是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前提。群体心理是在群体成员共同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每一群体都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需要、规范和结构。首先,群体心理有自己固有的界限,群体成员把自身划为群体界限之内而认同群体、维护群体利益;其次,群体成员对群体具有自觉归属感并有依赖群体的心理要求,从而自觉维护本群体的利益,这种特征会促使群体内的成员形成共同的情感归属,具有一致的行为。当大学生归属于某一群体时,就会在心理上不断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行为上自觉遵循群体的规范,与其他成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者,由于群体成员具有基于本群体的整体意识,这就必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对其他群体的排外意识。群体心理的上述特征必然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上,这些群体心理特征必然影响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接受及认同,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便会影响公民意识教育预期的成效。
2.掌握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状况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关键。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掌握当前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现状。当前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现状体现在:一是既归属从众又个性独立。大学生群体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具有对群体的归属从众性,但很多大学生在自制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方面还有些薄弱,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的困惑与彷徨,对群体行为不能理性判断而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普遍较强,对群体具有归属感的同时又希望脱离群体追求独立。二是既有竞争意识又容易产生挫折感。新生代的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内心已打上了“竞争”的烙印,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很少经历挫折与磨难,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加以正确引导。
群体心理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在关联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