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2023-07-03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完善,尤其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等。这与传统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以及对人格的完善做得不够,且往往认为心理问题只是单纯的思想品德问题,以德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等不无关系。特别是从高考应试教育走过来的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从小学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应考学习中,家庭和亲友的过分呵护,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分低能的状态之中。进入大学后,远离亲友,生活环境突变,学习中的竞争对手比之中小学时更强,理想的困惑,择业的迷惘以及交友的失败等,加上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的自我优越感逐渐消失,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观点不一

  目前流行的观点共分四种,分别是:一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强健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的“活动论”;二是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识、教授心理保健技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个性,促进心理健康过程的“过程论”;三是从学生心理状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性格全面、和谐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的“系统论”;四是以培养和完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功能论”。上述观点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予以界定,但差异也比较大。概念界定的不明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2、教育者的观念落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视为思想品德问题。他们经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着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还有一些人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一种崭新的途径,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品德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只要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此主张取消德育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出现了德育问题心理化的倾向。

  3、课程建设滞后,不能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上的独特性

  一些大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往往变成了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较弱,教学形式比较单调,课程考核流于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及解决、轻预防及引导工作,重心理问题的调查、轻心理教育方式的调研,重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一些教师简单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教师的工作,与他们无关,至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