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

2023-07-03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渗透性。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同学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紧紧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既可以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学习一些心理调适、人际交往的方法,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预防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磨炼意志。

  3.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作用。根据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高校应完善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另外,加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就业难”是高职生产生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要消除这种消极心理,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的辅导,一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要讲透,让他们在低年级时就有思想准备;另一方面对高职生就业的优势要讲足,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择业能力,还要加强毕业生心理辅导,培养积极的心态,宽容良好的情绪,耐受力和自信心等。

  5.疏导贫困学生心理问题。要改变贫困学生的不良认识,生活的贫困并不是贫困生自己的错,他们应该把贫困的生活当成对自己的考验,变成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现有不少在校贫困生为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选择了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战胜心理自卑。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鼓励贫困学生尽量多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促进其社会心理的发展,升华自己的心灵。

  6.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心理保建工作。家长是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家长的言行举止、家庭生活的各种问题,都会给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要加强学生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作用,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摒弃家长制,注重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当代高素质的大学生需要受到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还有人格教育。加强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