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根据道德准则和道德原则评价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加以控制、调整和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
可分为随意调节和不随意调节。前者是有意识、有准备的调节,这时人能自觉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决定,并监督自己的行为,即使该决定不符合自己的直接愿望也能去付诸实施。后者是无意识的,人所以能按道德要求行事,是因为此时他不可能采取别的行为方式。在没有外部和内部强迫压力的情况下,不随意的道德行为是有意义的。青少年自我道德调节能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形成:1.青少年在积累道德经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道德准则,培养行为习惯,使道德行为方式得以巩固。2.在掌握复杂道德准则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体验、动机和信念,因而在明确道德准则真实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道德调节。
青少年随意自我道德调节能力培养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应特别重视在少年群体中流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通过对这些小群体的控制,向他们灌输有社会意义的道德准则;高中阶段则应着重培养青年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