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效度

2024-03-05

    表面效度 :

表面效度不是真正的效度指标,但它容易和内容效度混淆。表面效度是外行对测验做表面上的检查确定的,而内容效度是专家对测验进行详尽的、系统的评价建立的。虽然两者都是对测验内容作出的主观判断,但判断的标准不同。前者只考虑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之间明显的、直接的关系,后者则同时考虑到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和总体内容之间逻辑的、本质的联系。表面效度高的题目内容效度不一定高,表面效度低的题目内容效度也不一定低。如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中有这样的题目:“我的喉咙里总好像有一块东西堵着似的。”表面上看来这种题目似乎与个性无关,但在临床上,回答“是”的人很可能是癔病或神经衰弱患者。

表面效度有3个特点:①表面效度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效度指标。②表面效度影响被试的测验动机。③人格测验要求表面效度不宜过高。表面效度即指从题目表面是否容易看出出题人的意向和答案倾向。

在编制测验时,应该考虑如下问题:表面效度不是效度的客观指标,不能保证测验的正确性,但能对受测者的动机产生影响,因而也会影响到测验的效度。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受测者如果看出测验题目反映自己的智力、能力,就会尽力去完成这些题目,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某些人格测验、态度测验,被试如果看出这些项目与自己的人格缺陷、品德有关,被试会有意地掩盖自己的缺点,从而产生虚假反应。如“我偷过东西。”这一题让被试判断是否,被试即使偷过也会说否。

因此,编制测验时应根据编制测验的要求提高或降低表面效度,如人格测验,表面效度应该低,使被试看不出来,从而让被试作出真实的反应;能力测验应该提高表面效度,以激发被试的答题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