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意象

2024-02-20

    身体意象 :

由奥地利神经心理学家P.F.席尔德于1935年提出,认为身体意象是身体的图像在意识中的表现。大部分研究认为,身体意象应至少包括知觉维度,主要指对身体外部特征的准确估计。争议主要在于是否应当包括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态度维度主要指对身体的满意度、关注程度及认知评价,又称情绪维度。行为维度主要指因对身体外表的关注而引发不舒适感受情境的回避行为。身体意象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图像投射测验、体型轮廓图和内隐联系测验等,测量方法的不同也容易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

身体意象存在年龄、国家、种族的差异。身体意象取决于个体的身体实际状况、过往经历及个性。此外,身体意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的支配和重要他人评价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杂志、广告、电影等大众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对人们身体意象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作用。个体对自身身体的认知,可与别人对其身体的认知不同。

对自身身体的部分或者整体不满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一比例在女性中更高。一方面,身体意象可以促使个体参与更多改善身体特征的活动,包括合理膳食、坚持锻炼等;但另一方面,对于自身身体的过度负面评价和关注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饮食失调及躯体变形障碍、妄想综合征和精神分裂症等。身体意象低的人甚至会尝试以某种方式改变自己的身体,如节食、整容、服用类固醇药物等。这些现象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众多研究者和社会组织呼吁人们重视正确评价身体意象的重要性,消除媒体的错误和过度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