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动机

2024-02-19

    锻炼动机 :

选手通过跳伞运动来得到消遣和寻求刺激20世纪90年代前,研究者在定义锻炼动机时,遵循普通心理学关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方向的原则,其注意力常常放在将身心需要的满足作为锻炼行为的驱力上。以目标导向观点为基础,早期研究阐明了人类锻炼的六大动机,分别是丰富社会经验(如通过锻炼结交朋友)、强身健体、消遣和寻求刺激(如参加登山、跳伞、滑雪、极限运动等)、丰富审美经验(如参加健美、体操、体育舞蹈等)、精神发泄(如为缓解情绪紧张或精神压抑而锻炼),以及磨炼意志(如参加马拉松跑、铁人三项等)。

20世纪90年代后,锻炼动机的研究取向有了新的发展:当代锻炼动机的研究取向追随自我决定理论的宏观导向进行。学者常使用无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3个概念,从内部-外部动机的维度、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的过程、基本心理需要选手通过参加马拉松来磨炼意志的满足、动机转化的个体差异等角度,对锻炼动机进行深入、整体的分析。无动机。指个体没有锻炼动机和行动意向。无动机的个体常常认为锻炼行为缺乏工具性价值,感到无法胜任特定的锻炼任务,或不承认参与锻炼所带来的效果。外部动机。指个体将锻炼行为看作达到某个特定结果的工具,参与、坚持锻炼可以获得奖励和回报(如瘦身、塑形、身心健康、社交,或自我价值的提升等)。内部动机。指个体“为锻炼而锻炼”,感到参加锻炼本身就能获得满足并充满乐趣,而不需要环境的提示就能积极参与。具有内部动机的个体参与锻炼,常常伴随锻炼本身所带来的享受、乐趣、兴趣,以及内在满意感。

对锻炼动机的测量,主要使用心理量表。20世纪90年代之后,自我决定理论及加拿大学者R.J.瓦勒兰德于1997年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内部与外部动机的层次模型逐渐成为锻炼动机量表研发的理论基础和主流。较有代表性的锻炼动机量表有:身体活动动机量表-修订版(MPRAM-R)、锻炼动机量表-2(EMI-2)、锻炼行为调节问卷(BREQ)、锻炼行为调节问卷-2(BREQ-2)及锻炼动机量表(EMS)。锻炼动机不仅是预测个人参与、不参与,或退出锻炼的心理依据,而且是通过行为干预,促进个人启动或坚持锻炼的方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