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2024-02-16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

由苏联学者Y.L.汉宁基于现场研究,即在赛前赛后对状态焦虑进行测量而提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此理论对倒U形假说的基本假设提出质疑,即否认中等唤醒水平相比低或高的唤醒水平更有利于操作,强调个体差异,认为不同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最佳状态焦虑水平,即最能充分发挥其竞技能力的焦虑水平。

运动员的最佳赛前焦虑水平可通过直接测量或回溯测量的方法获得。直接测量指通过赛前即刻测量到的状态焦虑,确定运动员最佳表现时的状态焦虑水平。回溯测量指由运动员根据回忆出的比赛最佳表现前的即刻感受填写状态焦虑问卷(SAI),确定其最佳表现时的状态焦虑水平。当最佳表现的赛前焦虑水平确定后,围绕它就形成了一个置信区间,即最佳功能区(ZOF)。ZOF的上限与下限水平通过最佳表现的状态焦虑水平加或减4分来获得(相当于最佳表现的赛前焦虑分值的0.5个标准差)。据此可预测,当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更可能获得最佳表现。并且,可通过使用某些干预手段提升或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使其处于最佳功能区内,进而促成最佳运动表现。

下图显示的是两名划艇运动员赛前和赛中的状态焦虑水平。赛前状态焦虑的测量是在比赛前一周进行的,目的是将测得的分数与最佳功能区(IZOF)进行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甲的赛前状态焦虑水平在最佳功能区之上(偏高),运动员乙的赛前状态焦虑水平在最佳功能区之下(偏低),即均未处于最佳功能区内。为此,教练员应设法提高运动员乙的赛前焦虑水平,适当降低运动员甲的焦虑水平,将他们的焦虑水平调整至最佳功能区内,进而促进比赛发挥。

运动员赛前赛中的状态焦虑与最佳功能区的比较

关于个人最佳功能区的研究,早期仅关注焦虑,近期开始关注一般情绪,认为积极和消极情绪相对运动表现同样存在着最佳功能区。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影响不同操作水平的情绪和情感的概率模型,并对如何在运动情境下应用这一模型进行了细致说明。

依据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一旦确定了运动员的最佳功能区,就可以使用唤醒、焦虑或情绪调控技术来帮助运动员获得最佳的赛前焦虑或情绪水平,进而促成最佳的比赛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