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
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主动想象完成某一运动动作,从而引起相关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有关肌肉,往往会引起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这种神经-肌肉运动模式与实际做动作时的神经-肌肉运动模式相似,使得通过念动练习来改善运动技能成为可能。
此理论最初源自英国生理学家、神经病学家和博物学家W.B.卡彭特1894年提出的“观念运动原理”。当产生一种动作表象时,总伴随着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产生兴奋,原有的暂时联系会恢复,这种兴奋会引起相应肌肉进行难以觉察的动作。运动表象引起的运动反应称作念动,即意念诱发运动。有关表象演练伴随肌电活动的观点已得到了实验支持:请运动员做赛跑的表象,请小提琴家做拉琴的表象,同时记录他们腿上和手臂上的肌肉电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有表象活动时,肌肉电流比安静时明显增强。
除肌电方面的证据外,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还得到了脑功能成像研究的支持。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一些实际运动时产生的皮层或皮层下区域的活动也会在表象演练时出现,主要的运动皮质参与运动表象活动。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着重从神经心理和肌肉反馈两方面来解释表象训练对改善运动技能的作用,具有理论上的精致性,而且得到许多证据的支持。特别是这一理论指出自觉的反馈调节中包含大量的动觉成分,可以解释表象训练对运动技能的促进作用,对指导运动表象训练具有重要价值。但此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例如,很多支持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的证据来自于电生理学方面而不是来自运动成绩方面;另外,不单是用力部位,在表象时几乎所有部位的肌肉群也表现出肌电活动的增加,即没有表现出定位特征,表象时的动作电位也不能反映实际动作时的肌电模式。这一理论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只是对表象训练的作用进行描述性解释,并没有解释表象训练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以及与运动技能提高有关的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