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观能动性

2024-01-29

    人的主观能动性 :

人性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系统研究一般认为出现在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旧唯物主义观,如J.洛克的白板说、D.狄德罗和J.O.de拉美特里的钢琴说、P.费尔巴哈所提出的意识是人的一面镜子等,虽认识到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同时却把主观意识看作对客观现实消极的、直观的反映,造成了对主观能动性的低估甚至某种程度的否定,具有鲜明的机械决定论倾向。在《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提纲》中,马克思曾批评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后来,德国古典唯心论者从抽象理念出发高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他们却将主观性视为本源的东西,颠倒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导致对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无限夸大,进而陷入唯意志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视人为实践主体的角度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全新和辩证的解读,创造性地指出“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实践,既谈不上认识世界,更谈不上改造世界。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考察同时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弊端,科学地揭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性的辩证关系,第一次正确地阐释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