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模式 :
博多模式是国际上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独特模式之一。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对涉及的数据使用相同的方法,且都需要科学的态度,这是该模式的基本原理。在单项临床心理学训练中,科学与实践这两方面训练的比例很少能精确到各占一半,但都保证二者的相对平衡。
1897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奠基人L.韦特默曾提出临床心理学的培训蓝图,此后就一直存在关于临床心理学的定位和从业者的培训问题,为此美国心理学会在随后的六七十年中,提出了多种临床心理学培训模式。早期的临床心理学家通常是“直观的实践者”,他们忽视研究证据,往往根据自身经验、老师的教导和发表在期刊上的个案进行实践。1947年,由美国心理协会(APA)主席D.沙科在委员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博多模式。1949年8月底至9月初,73位心理学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多(Boulder,又译作博尔德)举行了一次有关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教育的会议,就70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了共识。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项成果就是确定了一种新的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即博多模式,正式将科学研究的训练列为临床心理学家培养计划的一部分。
该模式多应用于大学的心理学系,学生不仅要完成心理学基础领域的课程学习,还要参加临床心理学专题的研讨学习。此外,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特定时间的临床实践训练(通常为心理评估和心理疗法),还要在已获得执照的临床心理学家督导下进行临床实习,每周40小时,历时1年。培养计划要得到APA认可,必须达到一系列指标,即有关学生必须完成学位所必需的课程研究、临床训练经验方面的指标。经典的博多模式培养计划要求有4年的在校学习(课程学习、研究、临床实践)和1年的临床实习。
博多模式是临床心理学培养的经典模式,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理念与实践。①它首次将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技能与实践技能区分开来。博多模式的出现,以科学家、实践者来界定临床心理学家的形象,直观地将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分离。②强调科学研究的作用。临床心理学毕业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应该像其他学术性专业一样,教授其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其运用已有的科学结论,以科学的方法、工具及技术来治疗病人,并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基于实践的研究”。因此,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博士一般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PhD)。③强调临床心理学家的培养必须有专门的、独立的机构。该模式认为主要的培养机构应是属于大学的具有资质的心理学系,它们有着专门的培养计划与相应的教学人员、设备配置。其他机构,如医学院或独立的研究机构不具有培养资格。博多模式富于理想主义色彩,试图培养全能的临床心理学家。但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希望同时具备研究与实践两种技能,学生们常具有不同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