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挫败

2024-01-04

    自我挫败 :

源自习得性无助。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M.E.P.塞里格曼用狗做了一个经典实验,演示了一条狗的自我挫败的绝望心境是如何形成的。塞里格曼把狗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情境一:先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狗无法从笼子里逃脱。主试在笼子里安装上电击装置。实验开始后,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主试发现,这条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四处乱窜,大声狂叫,想逃脱这个笼子,但当狗数次努力仍然无法逃脱后,狗的挣扎程度逐渐降低了,最后趴在地上不再挣扎,忍受电击带来的痛苦,原来洪亮的狂吠也变成了低声呻吟。实验情境二:随后,主试把实验组的狗放进另外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历过情境一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狗在刚开始很短的时间内表现惊恐,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即使它可以轻易跨过隔板、避开电击,也没有采取逃离和继续挣扎的行为。实验情境三:主试把对照组中的狗,即没有经历过情境一的狗直接放进情境二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轻松逃脱电击,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没有电击的安全的另一边。这个实验所产生的结果和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后来很多学者利用其他动物进行重复实验,均得到相同的结果。

主试不能用人来做这种残酷的实验,因为它对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也许是无法恢复的,这不符合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准则。但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四处碰壁的求职者等人的行为也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自我环境控制力的知觉是从经验中习得的,当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屡次遭受失败后,个体将停止尝试,并把这种控制失败的感觉泛化到所有情境中,甚至泛化到实际上能够控制的情境中。此时,他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控制力存在缺陷,并且这种缺陷是永久性的而不是短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