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系主义

2024-01-01

    儒家关系主义 :

儒家关系主义理论由中国台湾学者黄光国于2006年提出,是在分析有关儒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建构实在论的方法论,整合了考察中国社会关系的相关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包括:①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差序格局理论认为,中国社会的关系结构就好像石头丢在水面上泛起的波纹。波纹最中心的是自己,然后“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形成一张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②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图。心理社会图包含有7个不规则的同心层,在个人与他人互动的范畴里,每个人都需尽力维持其精神与人际平衡,使其保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准之上,这也被称为心理社会均衡。③何友晖的关系取向理论。关系取向理论认为,在中国文化里,自我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自我,而时常与非自我之间界线不清,且自我对自己的存在没有很强的自觉。因此,中国人的自我可称为关系性自我,这种自我对他人的存在具有高度的觉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