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变化阶段模型

2023-12-20

    行为变化阶段模型 :

1983年,美国罗德岛大学的J.O.普罗查斯卡和C.C.迪克莱门特等人依据“同一个尺寸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的哲学理念,在综合比较心理治疗及行为科学领域的主导理论后提出了此模型。主要观点是,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经历一系列阶段的变化,处在不同阶段的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因此,要针对性地制定行为改变干预策略,才能有效实现行为改变。

行为变化阶段模型由行为改变变化阶段,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均衡决策、变化过程和自我效能4个因素组成。此模型的核心概念是变化阶段,它强调用动态的眼光,通过不同速率、螺旋形升降的变化阶段,以及影响阶段变化的心理因素,对行为改变的动态过程进行解释和说明。行为变化阶段包括无意图阶段、意图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5个阶段,即个体的行为改变会经历从完全没有想法到产生想法、准备改变、开始改变,至最终保持行为改变等不同的阶段。

行为变化阶段模型图

模型中变化阶段概念的提出,不仅使研究者明确行为改变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其随阶段变化而变化的模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制订针对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了机会。此模型不同于其他将行为二分化的理论,即做/不做,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各国锻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保健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1998年,这一模型首次介绍到中国,其应用在锻炼心理学领域内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行为阶段变化模型的提出为研究者依据行为改变的不同,有的放矢地设计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了可能,但仍存在不足:①前期研究结果并无法强有力地证明行为变化阶段可以分为5类。②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③模型更多的只能对目标行为进行描述而无法进行解释。④由众多理论融合而成的行为变化阶段模型,使得各理论间的关系难以得到合理解释等。此模型的研究趋向于融合其他理论或核心概念,发展综合研究模型,并以此干预锻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