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

2023-09-09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一)过高期望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和近年来独生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我国家长的普遍心态。据有关调查,幼儿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程度的达95.73%。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社会可承受的能力形成极大反差,必然会引起在求学上的剧烈竞争。由于家长对学生的高期望,并未建立在孩子实际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期望”往往成了“失望”。在剧烈的学业竞争中,多数孩子在逐次选拔性考试中分批成为失败者,如果孩子缺少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感会动摇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二)过度保护
 
独生化的社会影响结果是,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学生普遍采用过度保护的养育态度。父母总是惟恐孩子发生意外,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忽视了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种种正当要求,不能满足和支持孩子通过活动、游戏、家务劳动等进行适当的尝试。这既压抑了学生的活动愿望,又会使学生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问题行为。
 
(三)溺爱
 
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不注重爱的质量。一些父母很少对子女提出应有的规范要求,而是溺爱娇宠孩子,任意迁就孩子,一味地从物质上、行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致使孩子欲望过大而不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不能制约自我意愿,易产生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
 
由于父母对孩子采取娇生惯养的教育态度,事事迁就孩子,同时由于没有受过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缺乏互相谦让、同情别人等实际行为,使学生容易产生利己性。
 
(四)过度教育
 
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必然引起在求学上的激烈竞争,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数量上过多,内容上过难,时间上过早。不少学生纷纷被送进“艺术学校”,“英语班”,甚至聘请家庭教师,施以“英才”教育。父母陪读,父母督学现象十分普遍,把学生整天束缚在琴旁或学习作业中,不堪重负。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致使家庭教育中存在重学业,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过度教育在方法上表现为家长制,导致孩子在探索周围环境的成长过程中,难以忍受父母对他们的过多监视,因而必然对父母的干预作出反应,表现出反抗行为。父母简单粗暴固执的教育方法,必然使父母与子女关系日益疏远冷漠,以致紧张对立。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及其他心理变异现象,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郑静等,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