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中的编码

2023-08-24
地理学习中的编码:编码在一般认知学习理论中,泛指依据某种标准对信息的加工和重新组织。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有两种编码,一种是短时记忆中的形象编码,它主要是一种声音形象编码。如学生在看到一些地理数据或地理名称等内容,会立即读这些内容,这实际上是在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声音形象(听觉编码)。
 
但有时也用视觉编码。如看到一座山,会在脑子里留下这座山的形状、大小、山上覆盖物的颜色等。另一种是长时记忆中的语义编码,语义编码是将短时记忆中以声音与视觉形式贮存的信息转化成概念的或有意义的形式,如将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编成一件有意义的事:“爸爸试靶。”
 
1.建立地理知识编码系统
 
在整个地理学习中,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知识得到强化而被贮存,也能使纷呈复杂的事实材料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而加工处理的最好手段便是编码。布鲁纳认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本质就是建立编码系统,形成科学的编码系统,可以使知识“增值”,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尤其是语义编码效果更佳。地理知识语义编码系统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排列地理要素内容的编码系统任何一项地理要素都有一定的要素内容构成,罗列各要素内容,并按照其内在的基本结构组合排列成链锁形体系,是地理知识语义编码的一种形式。如将“气候”要素构成下列编码系统(图2-3)。

 
 
 
 
 
 
 
 
 
 
 
 
 
 
 
 
再如“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和冰期四方面概括综合。这种按照地理要素的内在结构建立知识的编码系统,能使复杂的知识得以全面的、有条理的归纳,也能使繁琐的知识得以简化和结构化。并且简化和结构化的知识又能演绎出具体的知识内容。如依据上述编码程序对“热带雨林气候”可建立如下编码系统:
 
 
 
 
 
 
 
 
 
 
 
 
 
 
 
 
 
 
 
(2)结成地理要素联系的编码系统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将它们有机地组合成网络体系,是地理编码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图2-5所示的便是东北自然地理诸因素间的相互联系。这种编码系统的建立能揭示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明了其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不论其范围大小,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等条件不同,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并且在影响区域特征形成的诸要素中,有主次之分。所以,学生在分析、归纳区域地理知识时,应突出某地区的主要特征,

 
 
 
 
 
 
 
 
 
 
 
 
 
 
 
 
 
 
 
 
 
 
 
 
 
 
找出影响某地区地理景观的主导因素,环绕中心,将一些地理材料归入其中,形成编码系统。如学习中国地理“南部沿海”后,可得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气候、河流、经济的影响,建立编码系统(图2—6)。图中,以“低纬”和“沿海”这一地理位置要素为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地理特征的主导要素,以

 
 
 
 
褚亚平等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经济类型等要素为受约要素,勾勒出南部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运用这种特征法建立编码系统,能使区域地理特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有助于知识长时记忆和有序检索、提取。
 
(3)填写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编码系统地理事物都有其生存的空间,学习中顺其自然,利用各类事物的分布位置,建立编码系统,也是一种重要的编码方式。如学习或复习我国五大温度带和各带农业生产特点时,可以建立如图2-7的编码系统。再如学习黄河,将黄河干流的“几”字型绘在纸上,然后在干流上分出上、中、下游,最后将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编写进去,就可建立起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的编码系统。运用这种方式编码,不仅能使知识系统化,促进理解记忆,而且能使系统化了的地理知识落实在“地”上,以增强学生的表象记忆。
 
2.地理知识编码过程中的思维特点
 
地理知识编码的过程,其实是分析、归类、整理地理知识的过程,即思维加工过程。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地理事物相互联系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性、地理事物鲜明生动性和人地相互作用性等特点,所以学生在对地理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时,必然会打上地理学科诸特点的烙印。
 
(1)思维加工的高度综合性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的,这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性特点要求学生在对地理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时,综合考虑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分析、归纳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时,不仅要分析该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各种自然要素,而且要总结这些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归纳某地区地理特征时,不仅要分析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而且要阐明自然和人文现象相互作用的特点。如果不是这样综合地分析地理问题,就会导致以偏概全的错误结果,由此建立起来的编码系统也是不科学的。
 
(2)思维加工的比较性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范围的地域中,各有其地区的特点和区内的差异,因此,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便成为地理学科的另一个特点。要把握地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就必须运用“比较”这一思维活动。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区分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找出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认清地理区域之间的异同点。如通过对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特征的比较,就能得出两大洲气候的共同点是气温都比较高,不同点是非洲为“热、干”型,而南美洲为“暖、湿”型。这样就为建立两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编码系统找到了一个主导因素。
 
(3)思维加工的形象性思维加工的形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是实在的、具体的,这些具体、形象的地理事物为思维加工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物质材料”,从而使思维加工以对形象事物的观察为开端。其二,思维加工的结果能用图像或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如学习新疆地形轮廓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新疆地形图,获得如图2-8的地理表象,进而通过分析、概括,便能得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特征。也有的学生将新疆地形轮廓特征概括为形如“疆”字的右半部“畺”。无论是前者的“三山夹两盆”,还是后者的“畺”字型,都是学生用具体形象来表述新疆地形轮廓特征。  
(4)思维加工的辨证性地理学是研究人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正  
确的人地关系应该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既分析地理环境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一面,也分析地理条件不足的一面;既阐明人类生产活动促进自然生态平衡的一面,也揭示人类生产活动破坏自然环境的一面。如分析我国自然条件时,既要看到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多采的有利条件,也要看到在有利条件的反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因素,如西北广大地区土壤贫瘠,气候恶劣,自然资源很难开发利用。我国的降水年际变化和季节分配不均,常会发生旱涝灾害,再加上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许多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等。只有辨证地、客观地分析地理问题,才能科学地总结归纳出正确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