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法是学生学习智力技能的主要方式,教师如能把握这种方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步骤,就会成功引导学生在掌握概念、原理基础上,学会运用概念分析地理问题,运用原理解决地理问题。
(1)教学案例一位地理教师根据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原理设计了一堂地理课。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根治海河的根本措施。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未标名称的海河根治前的水系图和该地区全年各月降水分配图(图8-4、8-5)。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思考:“这条河流容易发生什么问题?为什么?假如你是治理这条河的水利工程师,你将怎样治理?”等问题,并适当组织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对这条河流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致的看法——七、八月份容易闹水灾。如何治理这条河的水灾问题,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有的学生认为在各条支流上修筑水库来蓄洪水;有的认为增挖一些入海口;有的认为加宽干流;也有的认为在这条河两岸加固大堤,来防洪水泛滥;但有不少学生认为根治这条河的洪水泛滥问题,有效措施是在这条河的上游黄土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以疏通河道 。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总结:图上这条河流
①张德琇:《教育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是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海河,它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它们在天津汇集后称海河,流入渤海。由于海河各大支流的上游多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当7、8月份雨季时,淤积严重的河道无法承载大量的流水,再加上五大支流的河水又同时流入海河,所以海河两岸就容易泛滥。解放后海河流域得到了大规模的治理。治理措施正如学生们所假设的:在各支流上修水库;在海河两岸筑防洪大堤;新挖了一些入海河道以及在上游山区植树造林,整修梯田等,并已取得了很大成效。
(2)理论依据布鲁纳认为学校的教学不仅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知识,而应尽可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参与教学,从做中学,用中学。由于发现知识、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已知观念的内部改组,即已知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现实地理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这种联系的程度既取决于学生智力技能的高下,反过来又增强学生的智力技能。同时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生独立探索为主的发现教学法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作用。
(3)运用发现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向学生提供确凿丰富的地理事实材料,完备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知识贮量。②创设概念等地理符号运用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探索。③加强教师启发指导,切忌放羊式学习。④该方法一般适宜于用地理事实等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课题内容。⑤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2.教师讲授为主的言语讲解法言语讲解法是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他认为言语讲解法必须具备三个先决条件(已在第三章中阐明),方能成为有意义的言语讲解法。否则便是一种机械的、“填鸭式”的注入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先决条件,便能充分发挥言语讲解法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1)教学案例①:有人根据奥苏贝尔的思想设计了一节九年级自然地理课。内容是三种地形:高原、丘陵和高山。教学步骤如下:
①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重新安排学生的座位,使学生能看见黑板,又能彼此看见,以便进行讨论和看到教师的板书。
②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地形的定义:“地形是具有不同形状和构成成分的陆地表面。”同时在讲台上呈现高原、丘陵和高山的模型。(见图8—6)
③让学生讨论三个模型的异同,同时教师强调这节课的主要目的。④师生共同补充三类地形的具体例子。教师先就高山提问,让学生补充
例子。其余两种地形彼此讨论,要求学生指出各类地形的特征。
⑤最后,对照黑板上的内容,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对三种地形进行比较,找出三种地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使知识融汇贯通。
(2)理论依据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的教学也应遵循人的一般认识规律,即先认识事物的一般属性,然后在这种一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其事物的具体和细节。所以他在演绎性认识规律的指导下,提出了先呈现概括性高的内容,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建立一个同化新的下位知识的框架,然后用这一框架去固定后学习的具体材料,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这不仅使知识融汇贯通,而且使知识的适用也顺理成章。
①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p·225、226。
(3)运用言语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心向,以免机械式讲解法出现。②架设适当的“知识桥梁”,帮助学生运用演绎思维形式系统整理认知结构。③该方法一般适宜于诸项地理概念之间和地理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和运用。④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3.教师引导为主的综合程序教学法
综合程序教学法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周靖馨,立足我国国情,适应参考国外教学法主要学派的精华,并运用现代教学原理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①。
(1)教学实例:①根据该方法原理,课前将《中国地理》下册“横断山区”这部分内容精心编制成可供学生自学的小中步子作业:观察中国地图册P.25—26,分析横断山地的地形、地势特点。从地图中再分析地形、地势特点是如何影响该地区河流的特点。该地区气候有何特点?其特点与地形、地势有何关系?再观察书本P.48图,分析植物的分布特点又受什么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②课堂上,教师首先进行新课导言,随后呈现上述四个程序题,要求学生根据程序题自学,同时可以相互讨论。其间教师巡视并作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辅导。③串联讲解,教师就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作讲解,着重分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特点导致大河都向东、南、东南三面作扇形分流;地形的山谷相间分布导致大河都呈东西向平行排到,流速急,水力资源丰富;该地区气候带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是受本地区山高谷深的地形特点的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特征又受到气候的直接影响。④质疑释疑;在学生基本完成上述教学内容的学习后,教师质疑:“以横断山地区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有何关系?”帮助学生以地理环境整体性为主线,构建地理认知结构。⑤要求学习:向学生提出练习要求和预习内容。
(2)理论依据学校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有机结合能保证教学达到更好效果。学生智力技能的学习是一种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学生的自学活动能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综序法将学生的自由活动置于教师的指导之下,又在学生自由活动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培养学生智力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3)运用综序法应注意的问题①程序题编制必须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和针对性。②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课堂上的自学、讨论、讲解、质疑释疑等活动。③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