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疗法

2024-01-26

    第三节 精神分析疗法 : 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奥地利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弗洛伊德长期的临床经验,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的观察与治疗,以及对他自己内心世界的艰苦分析,提出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有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婴儿性欲论及精神病理学理化。精神分析疗法实施、精神分析的技巧,主要由自由联想、解释、释梦和移情四部分组成。
精神分析疗法的启蒙者是催眠术的先驱者麦斯麦,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创立并发展和完善了精神分析学说。应用此疗法使病人从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逐步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一疗法的适应症是心因性神经症。这种会谈不适合儿童或已呈精神错乱症状的各种精神病人。由于它耗时长、效率低、费用开支大,现今很少有人应用。但这一经典心理分析的技术仍在各种改良的分析疗法(如分析性心理治疗)中适用。
精神分析疗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
(1)精神宣泄。患者能自由表达被压抑的情绪,或对早年经历的再体验。如果让患者重新在心理上体验过去的挫折,并把潜抑的感情宣泄出来,患者就有了认识它、克服它的可能性。
(2)自省。通过分析,让患者了解自己内心冲突、焦虑的根源,于是就有了自省的可能性。经过自省,把症状的无意识隐意和动机揭露出来,使患者意识到症状的真正隐意而达到领悟,并要求从理智上、感情上都能接受。
(3)反复剖析。即反复修通,由于患者的症状已成为其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即使患者领悟病症的隐意,但在行为中仍会出现反复。心理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求医者和患者都必须要有耐心,不断分析、理解、更正、体验,才能逐步从根子上改变患者的思维逻辑方式。
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他那个样了”的真正原因,它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患者借助于医生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医生再加以疏导,使患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精神分析的奠基不是出于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了诸如抗拒、压抑、性欲、攻击、恋亲情绪等诸多无意识的心理反应。要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善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精神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障碍是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所以精神分析疗法致力于挖掘病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幼年创伤性经历,将带入到意识之中,启发病人重新认识这些经历,使潜意识的矛盾冲突获得解决,从而消除病人的症状。这就好比,屋里的异味如果是由地毯下发霉的垃圾散发的,要想彻底消除异味,只在地毯上打扫是不行的,必须把地毯下发霉的垃圾清除掉。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精神分析心理疗法主要采用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
(1)自由联想。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精神分析学说认为,通过自由联想,病人潜意识的大门不知不觉地打开了,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可以被带入到意识领域,医生从中找出病人潜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分析促进病人领悟心理障碍的“症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手段。
(2)梦的分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做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3)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有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因此,医生的任务就是不断辨认并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形式的阻抗,将压抑在潜意识的情感发泄出来。克服阻抗往往需要很多时间。
(4)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5)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的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作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原则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1)心理决定论原则。心理过程不是偶然发生的,某些偶发事件看似无因果可查,却实则有其行为意义。
(2)情感过程的自主性原则。情感过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它可以脱离原情并移植到其他方面。
(3)心理过程中的动力性原则。心理过程是有动力的,并且具有释放与之相关的趋势,所以,无意识的种种冲动都在寻求发泄的窗口。
(4)心理压抑作用。法律、道德、习惯等“看门人”随时监视着无意识的冲动,个体心理存在压抑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5)精神冲突的存在。无意识冲动和心理压抑的相撞,便导致精神冲突。相撞不断,则冲突不止。
(6)儿童心理的意义。其愿望和重要事件寻根究底都与儿童期的心理愿望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重视对儿童期的心理研究。
(7)儿童心理的性欲的发展。从初生婴儿的口腔期到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乃至少年的两性交往期都是以性欲为主要发展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