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物理环境

2023-08-04
教学的物理环境:(一)校容与校貌
 
校容是指学校环境和学校成员的直观形象。它具体包括校舍、场地、设备、生态环境及师生的服装、语言、行为等一系列的可视听的外部特征。
 
校容的心理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态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师的教态主要指教师的治学精神、语言、姿势、仪表、板书、服装以及手势等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态要做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2.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心理影响。由学校的自然环境与物理环境构成的校容,是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整洁、优美、整齐、美观、安静的环境,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可以提高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同时,优美舒适的环境有助于陶冶师生的审美情操,能激发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愿望。反之,嘈杂的环境,房舍破烂不堪,会使人心烦意乱,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校貌是指学校物质环境的外部特征。具体包括:校舍、场地、庭园、道路、设备、教具等。校貌的心理影响,首先是学校环境要做到绿化、净化和美化。一般来说,学校校园的绿化要做到“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校园的净化是指校址应有利于师生的健康,远离污染区、闹市区,净化空间空气。做到窗明几净、内务整洁、墙壁无蛛网,设备无积垢,操场、走廊无碎纸、厕所无蝇无味。校园的美化表现在建筑物的艺术化上和庭园的合理布局。其次是学校的自然环境要对青少年的性格、气质、行为、态度、情操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使青少年生活在学校环境里有愉快、舒适的快感。
 
(二)教室、课桌椅
 
教室为教与学提供活动空间。一般为宽6米,长10米。教室的设计应考虑师生有效展开各种活动的需要,如针对不同的教学形式安排不同容量和形式的坐位,房间应有充分余地来支置教学传媒的设备等。教室以容40名学生为宜。教室房间的表面,包括边墙、地板都应注意作一定的处理,以求有较好的声音传播效果和视觉效果。教室根据学科的需要,可专设理、化、生的实验教室、地理教室和音乐教室。音乐教室要远离教学区,应有隔音装置。
 
课桌椅应适合学生的人体高度,不仅使人坐得舒适,而且会使学习活动更为持久和有效。椅子应有靠背,坐位有衬垫,其轮廓与人体接触面相吻合;课桌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又方便学生进出。三维操作的活动使用水平桌面最好;如长期使用水平桌面进行书写和阅读,学生长时间前倾、低头,会给骨骼和视觉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把课桌水平向上作15°倾斜可以较好地改善书写和阅读姿势问题。如果视觉信号在教室前呈现而又有笔记任务时,向上倾斜30—45°的课桌会使学生舒适而高效地学习。有证据表明,不合适课桌椅是造成11—16岁少年儿童骨骼异常发展的原因之一。发达国家已提倡使用可调气动椅,来满足不同身材学生的需要。要注意,强求身材差异悬殊的学生在教室里使用同一规格的课桌椅是不合理的。
 
(三)照明
 
教学活动要具备必要的照明条件。亮度过强或过弱,都会带来视觉系统的疲劳和人的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一般,教学活动的照明需300—500Lux。对视觉起决定作用的绘画、手工的教学照明要高于此值,而以听觉为主的活动环境的照明则可低于此值。
 
照明需注意三点:1.要考虑光源的方向,光线来自左后方对右手者最合适;2.要考虑光线的反射。对反射系数作以下控制:课桌面和地面不超过30—50%,墙壁是40—60%,黑板则为10—20%;3.照明要避免眩目。眩目会造成视觉系统的紧张和不适并降低视觉敏锐性。为避免教室中的眩目应注意:使用窗帘或遮光帘,以避免光线直射进教室;教室内尽量减少镜面或发光及光滑的表面,有的发光体应配上防眩装置;照明灯具的安排,要避免其主传递路线落在学生视线的40°区域之内。
 
(四)颜色
 
教学环境的主色调不同,会激起师生不同的心理意识水平和不同的情感、态度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关于教学环境的颜色处理,一般来说,教学活动以行为定向为主的应以暖色(如黄、桂黄等)为主;如从事较为安静的活动,则以冷色(如蓝、绿等)为主;黑板呈绿色、灰色或米色对视觉较合适。  
(五)声音
 
教学环境应尽量避免噪音。强烈的噪音会使人肌肉紧张、注意力涣散,表现出攻击性、多疑、易怒等症状。噪音是令人不舒服的或不合适的听觉刺激,它会干扰教学活动的进行,甚至会引起人的不良生理变化。因此,学校不设在市区中心或闹区。教师讲课的声音应该是抑扬顿挫分明,而不要老是平调的声音,也不要经常用强音、高嗓门讲课。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后,悦耳的音乐对身心的休息和调节有积极的作用。
 
(六)通风、温度、湿度
 
新鲜空气中,氧与二氧化碳的百分比约为78.1%和0.3%,通风不良会使氧的成分减少,使二氧化碳增加,会阻碍个体的感知和思维活动的有效进行。通风不良会导致环境温度和湿度偏高,引起师生的头痛、疲倦等不适的反应,降低教与学的效率。
 
教学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从事活动的个体的舒适水平、心理警觉水平、以及完成任务的效率。教室的教学环境的温度保持在20—23℃较为理想,相对湿度以30—60%之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