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3-08-04
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团结、友爱,还是涣散、敌意,由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是否有良好的班风、学风都会影响班级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交往产生的,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空间距离、交往的频率、类似性因素、需求的互补、能力与特长、开朗的性格以及仪表、外貌、风度等影响学生之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学生的正式群体——班集体;另一类是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友伴群。
 
班集体是学生之间群体关系发展的最高层次,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每个成员产生集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团结感。它们目标一致、志趣相投、心理相容、年龄相近,因而步调一致,协作互助,保证每个成员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教学环境处于良好的班集体中,就能激发并促进其学习热情、克服困难、增强信心与力量,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创设优秀班集体,使之有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与正式群体的班集体相比,学生非正式群体——友伴群的特点是:1.成员之间必然有直接接触和交往;2.情感成分在调节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它们情感密切、相互团结、兴趣爱好相投;3.观点接近、信念一致、有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一种封闭的“抱成一团的现象和排他性的‘我们是一伙’”的情况;4.成员之间情感融洽、观点一致、关系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因此信息沟通畅通,传递迅速;5.承认权威,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非正式群体的“小头目”,有较高的威信,影响较大,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利用他们的长处,共同规范和价值约束力,起到安定教学环境的作用,同样要重视他们有一定的破坏力、抵触作用,从而影响教学的效率。对他们的“小头目”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相待,循循善诱,做好工作,并通过他们做好和带动其他成员,以防止消极作用的产生。对他们不宜排斥在班集体的各级领导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