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在史地教学中,要形成正确的表象,除直接进行观察外,还要充分使用直观教具。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最能正确反映现实形象的表象莫过于实物表象,所以实物乃是最好的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上利用的现存的或出土的历史文物就属于这一类,在地理教学上形成实物表象则依赖实地野外考察。在无实物可利用时则往往使用实物模型或复制品,如在历史教学中的古代人物塑像、古战车模型、古器物复制品等即是,地理教学上的地形模型等等。如
果没有模型,可以使用图片,包括实物的照片、绘图以及幻灯片、电影等。使用直观教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感知材料,形成正确的表象,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使用时,还必须和言语的指示或说明结合起来。研究表明,为了形成学生的正确而完整的表象,不仅需要向他们呈示直观教具,而且还应伴之以适当的口头说明。例如,在一次讲述古代希腊庙宇的结构时,教师曾给学生观看一张庙宇的图片。事后让学生用图画绘制或言语描述的方式来重现该庙宇的形象。结果,对庙宇形象的各个部分和细节,主要是当教师说出其名称时,学生才把它们画在图画上或写在描述里,否则往往被遗漏。而且,许多历史文物因长时间的自然侵蚀已不完全是昔日的旧貌,关于这种差别应在教学时用言语指出来,以免形成不正确的知觉映象与表象。至于模型与图片等等则因距离实物的真实形象更远,在使用它们时就必须利用言语指出它们的本质特点及其和实物的不同之处,以免形成错误的映象。例如在呈示古代战车的模型时,要特别指出它与实物在大小上的差异,在使用地球仪时,要特别指出实际的地球表面并不是那样光滑平坦的等等。
如果直观教具难以找到,则可以通过形象性的言语描述发挥直观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言语直观”,即用言语唤起学生头脑中早先形成的表象,或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已有的表象重新改组,“再造”成为所需要的新表象。史地知识大多带有间接性,通过再造的想象形成史地对象的表象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形象性的言语在史地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此外,形象性的言语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即它对于学生的情感能起有力的感染作用。有的教材文字叙述生动形象,如《史记》中关于“鸿门宴”一段的描述,使人们在阅读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史地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的意义识记及机械识记,尽可能使孤立的名称、年代和数字意义化,避免死记硬背,并经常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复习以防遗忘。
史地教学中还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理解具有间接性的史地知识。对于初学史地的小学儿童来说,理解在时间或空间上比较遥远的史地知识,比理解时间或空间上和他们接近的事物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小学史地教学特别注意遵守教学法上“由近及远”的原则。例如,在教地理时由乡土教材讲起,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历史时,为了形成儿童关于“若干年前”的概念,起初应当从儿童已具有的关于年的时间单位的表象为基础逆推,去年、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20年前,直到100年前,1000年前等等,儿童才容易理解。
史地教学中的心理因素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