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个体择业的因素

2023-10-26
影响个体择业的因素:影响个体择业的因素

影响个体择业的因素很多,除了个体心理因素(在有关章节将专门讨论)外,还受以下社会因素的影响。①

1.社会就业人口状况

社会就业人口状况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的社会中,劳动力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及变动情况。一定时间中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变化,影响就业者的供应量,集中表现在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对就业的影响上。当劳动力人口年龄构成在一段时间里过于年轻时,就业供给量必然增大,给选择理想的职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样,当劳动力人口年龄构成偏于老化时,就业供给又会减少。

人口质量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是否适应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是否适应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劳动者的质量比数量对择业的影响更大。

2.职业状况

职业状况是指社会可能提供的职业岗位的数量及类别。职业状况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及行业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社会具有某种数量的消费需要,就可能按一定的技术比例转化为相应数量的劳动力需求。从动态的角度看,当社会对某种产品需求量下降,企业压缩生产或停业,或企业更新设备、生产效率大大增加时,对原有劳动力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而企业扩大生产、新企业的创办、新兴行业的出现,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为择业创造条件。

3.科学技术

技术革命与就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当代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近代世界上发生的三次技术革命对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发展迅速,所占比重也迅速提高。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可以说这是技术革命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科学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产业结构变化而引起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另一方面是伴随着技术革命,必然会出现一批新的技术和新的职业,为劳动者增加新的择业机会。

4.就业模式

传统的统包统配就业模式,就业途径单一,就业方式千篇一律,限制了择业者的自由度。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使择业者能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其结果必然带来就业渠道和择业行为的多样化。也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需要强调的是,近几年随着就业模式转变和择业自主权的增加,在改变传统就业方式的不合理成分




①参见朱启臻、腾玉成等著《择业指导概论》,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不合理的劳动力流动现象,如有的人不辞而别、片面追求高待遇、农村劳动力盲目涌向城市;大批科技人员流向沿海地区,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人才分布不合理和人才的浪费。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利用政策和法律加以控制外,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5.社会心理和传统观念

社会心理和传统观念仍然是制约部分人择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在择业上出现的几种热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是出国热,一些人把出国看成是人生最美好的理想。二是经商热,许多人纷纷奔向商业领域,大公司、大宾馆成为青年追求的热点。似乎只有下海经商才“时髦”,只有在大公司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三是当官热,一些人为自己在大机关坐办公室而感到自豪。因此有了“黑道”、“黄道”、“红道”之说。我们并不是笼统地指责这些选择,只是形成一股股的受社会情绪所左右的热潮不能不令人深思。一般认为,人们在择业问题上崇时尚、赶时髦,多是受从众心理的支配,因而有很大的盲目性,其结果往往既不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利于择业者个人。

一些传统观念对人择业行为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如做官为宦的观念,重工轻农的观念对择业的影响不可低估。

6.学校与家庭

学校通过教育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职业观和职业理想,通过教育也引发或改变学生的职业兴趣。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发生作用的。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受教师的兴趣、爱好及其对社会职业了解程度的制约。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择业行为的影响最大。升学就业志愿的选择许多都是由父母包办。这主要是由于子女长期对父母的依赖造成独立性差、自主精神不够的缘故,加之对社会职业和自身特性的不了解,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