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一) 自卑感与追求优越
1. 自卑感与补偿。自卑感是由于人的生理、身体存在某种缺陷,或幼年经验不足,曾遇到过挫折造成的。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处于自己想改善的处境中。[1]自卑感本身并不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原因所在。
阿德勒说:“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基于自卑感。”[2]但是沉重的自卑感可能使人心灰意冷,甚至万念俱灰,万事皆休,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变成了阻碍个人积极成长的障碍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这种情况为自卑情结。[3]我们可以看出,阿德勒眼中的自卑情结简单说就是一种自我否定、一种消极的心态,在很多情况下,也可能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偏差,因为很多时候困难只是暂时的,但我们可能会放大痛苦,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甚至完全不对自己报任何希望,故而也就放弃了任何尝试的机会,最终也只能注定会失败。
由于自卑感总会造成压力,所以往往会产生朝向优越感的补偿性举动。即为了克服自卑感,获得更多的力量,个体就会追求更多的品质,从而得到心理补偿。例如有些人通过刻苦学习来弥补自身外貌的缺陷,某些患有先天疾病的儿童长大后仍然可以成为一名杰出人士,邰丽华虽然失聪,但依旧能演绎出千手观音那样精美绝伦的舞蹈……只要细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很多成功人士刚起步时并不顺利,大多存在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从而逼迫自己改变现状,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走向成功。这些通过极大的努力使原先的缺陷变为优势的过程,便称为超补偿。
2.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人生具有一种人格统一于某个目标的内驱力,他把这种内驱力称为“追求卓越”,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向上意志的支配,向上意志促使人要做一个没有缺点的“完善的人”。[4]个体在婴幼儿时期就存在自卑感,同时又不断进行补偿,为达到最终的“优越”目的而努力。同自卑感一样,追求优越也是两重性的,一方面它激励个体通过不懈地努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引起优越情结,或“自尊情结”。
(二) 生活风格理论。生活风格理论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体系中又一非常重要的概念。生活风格就是指一个人早期的生活道路所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模式)或生活方式。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分析生活方式的原因。[5]
阿德勒研究的生活风格主要是以下几种: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其中第一种支配――统治型是指通过统治他人而体现出自己的强大,这是一种严重的自私自利的生活风格。其实,具有这种生活风格的人内心是极脆弱和自卑的,因为他只有从控制别人的快感和征服中才能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具有第二种索取型生活风格的人凡事都乞求别人的帮助,而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故也难很好地适应社会。第三种生活风格是回避型,这种生活风格的典型特征是:不想面对生活,好做白日梦,喜欢在幻想中追求优越。
(三) 增强社会感――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阿德勒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同类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分子,为人类幸福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6]即是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合作与奉献,在于增强社会感。有些人认为阿德勒的这一观点会贬抑个性,对此,阿德勒对这种质疑声曾给出过自己的解释。他说:“如果不想于他人有所裨益地凭空发展个性,我们只会变得飞扬跋扈,而且郁郁不乐。”[7]这一有力的回答充分地渗透着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体现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丰富的哲学色彩。阿德勒也把自卑情结或不良生活风格归因于缺乏社会兴趣与合作,他研究自卑情结或不良生活风格等心理现象,也正是为了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最终原因,从而得出了增强社会感的结论,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可以说,增强社会感或社会合作是贯穿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条主线,这就好比阿德勒理论体系大树的树干一般,而其他思想则是这个树干向外发出的众多枝桠。所以笔者认为,阿德勒研究个体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和理论旨趣也正是在于提出社会合作与奉献这一思想。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