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向司法人员作虚假供述的心理起因。
主要有:(1)自我防卫心理。为不受或少受刑罚处置而进行谎供。被告人自我防卫心理的典型表现和最主要的谎供动机。(2)抗拒、挑衅心理。
对司法人员持怨恨、仇视、对抗态度,出于对司法人员的报复而谎供,以使司法人员浪费时间、精力,不能及时结案。(3)掩护同伙的需要。
为保护作案同伙进行谎供。(4)说谎习惯。
被告人在犯罪生涯中形成说谎的习惯,在向司法人员陈述时,一有机会便可能“自动”说谎。其深层次的动机仍是自我保护心理。(5)遗忘。对某些案情已经遗忘或不清楚,但为满足办案人员的要求,在办案人员的追问下也可能谎供应付。
(6)名利欲。为占有犯罪获得的金钱、财产,或为保全自己的名誉、地位而进行谎供。(7)病态心理。
主要有病态自罪心理与病态夸大心理。在病态自罪心理作用下,被告人自认为罪大恶极,夸大自己的错误,或虚构事实、自我诬告,以便被判有罪,通过接受刑罚达到自我赎罪的目的。在病态夸大心理作用下,被告人夸大其辞,以获得司法人员的“赞许”、“满意”,并使其自我显示欲望得到病态性的满足。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被告人病态谎供心理的产生与其早期经验中的情结未得到适当解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