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诈骗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心理分析

2023-09-04
街头诈骗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心理分析:(一)迷信心理

  迷信心理表现为缺乏判别能力,对某种不科学或者是超自然的现象、说法信以为真,甚至坚定不移地信仰和崇拜。这类心理在中老年女性身上较为常见,而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比较关心健康、家庭等问题。于是骗子利用这一心理,巧妙伪装成“神医”、“神算”,要么自称包治百病,劝说被害人掏钱治病;要么吓唬被害人家中将有血光之灾,让其花钱消灾。被害人在迷信心理的作用下,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慢慢滑进骗子们精心设下的陷阱,最终毫无防备地将财物交出。

  (二)轻信心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谓的轻信心理,就是缺乏防人之心的一种表现。多数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以及一些心地单纯善良的成年人都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当你把手机借给一个满脸焦急向你求助的老大爷时,你是否想到过他会一去不回;当你把钱递给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时,你能否想象到其实他经常光顾你家附近的高档餐厅;当你交了寻找兼职的中介费时,你是否知道骗取兼职中介费才是那位热心姑娘的本职工作。笔者并不反对单纯,当然更不排斥信任,只是盲目的单纯和轻易的信任有时候会给善良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三)贪利心理

  “贪”是人类最致命的弱点之一。贪利心理表现为内心有不正当的利益需求或者希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满足利益需求。在利益面前,人们通常难以保持平时的理性,甚至会冒险去做一些有悖自己原则的事情。常见的“假金元宝”、“低价兑换外币”、“丢包分钱”等骗局就是建立在被害人贪小便宜或者是幻想一夜暴富的心理基础上实施的。对于人性弱点的把握,骗子们可谓是行家里手,他们就像是最狡猾的蛇,紧紧咬住猎物的弱点。

  (四)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被害者心理,表现为被害人在骗子们实施犯罪的过程中逐渐认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但由于惧怕其人多势众、暴力威胁等原因,不敢反抗,只求破财免灾。这种心理在“街头设赌诈骗”和“车辆碰瓷诈骗”等骗局中屡见不鲜。骗子们通常团伙行动,利用己方的人数优势和被害者的恐惧心理达成犯罪目的。

  (五)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一种被害后心理,表现为被害人因羞于被骗,担心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是受到家人的责备,从而不敢报警和告诉家人。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可能导致诈骗犯罪分子缺乏有效地打击,使其进一步危害社会。

  (六)报复心理

  多数被害者普遍都会存在报复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心理会慢慢消失。然而某些被害人由于受骗导致大量财物损失或者因为被骗而导致自身陷入某种极度困难的处境,这会使他们对骗子们恨之入骨,从而打定主意要报复。这种心理一旦强化,就不是时间能够化解的,它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在某一天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新的犯罪。

  而另一种报复心理则表现为从被害人转变为犯罪人,通过骗取别人的财物来弥补自身所遭受的损失,其报复对象直指社会,更具有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