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机能主义”。
主张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的心理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广义指欧美机能心理学。在欧洲,以布伦塔诺、斯顿夫、J.沃德、斯托斯、里博、比内等为代表,坚持以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大多属哲学思辨,缺乏实验根据,被视为机能主义的兴起。
在美国,以1890年詹姆斯出版《心理学原理》为先声,1896年杜威发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为开端,很快成为美国心理学的总倾向。大多数美国大学心理学系的建立者都是机能主义者,包括哈佛大学的闵斯特伯格、M.普林斯、默里、G.W.奥尔波特,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克拉克大学的G.S.霍尔、A.迈尔,耶鲁大学的莱德,哥伦比亚大学的J.M.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芝加哥大学的杜威、G.H.米德、安吉尔、卡尔等人。其主要特点: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视为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研究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主张把心理学扩大到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动物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狭义指以杜威、安吉尔、卡尔等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具有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共同特点,与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展开论争。美国机能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既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产物,亦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扩大和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并推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
机能心理学在中国传播也较早,1919年该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杜威曾应蔡元培、胡适之邀来华讲学。此后留美学生陆续回国,他们确信机能主义优于构造主义,加上达尔文进化论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推动,翻译出版该学派的心理学着作兴趣大增,主要有:郑宗海译,杜威着《儿童与教材》(1922);陆志韦译,桑代克着《教育心理学概论》(1926);伍况甫译,詹姆斯着《心理学简编》(1933);杜佐周译,桑代克着《成人学习》(1933);赵演译,桑代克着《人类学习》(1934);谢循初译,武德沃斯着《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派别》(1933-1934);孟宪承译,杜威着《思维与教学》;唐钺译,詹姆斯着《论情绪》、《论思想流》(1944-1945)等。
此外,黄公觉、张绳祖、萧孝嵘、沈有乾等都发表专文对该学派进行介绍和评述,对中国早期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发生过相当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由于全盘学习苏联心理学,机能主义也遭到批判和否定。70年代末以来,对历史上的各种心理学流派注意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在唐钺着《西方心理学史大纲》、杨清着《现代西方主要心理学派别》、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等书中,都设有专门章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