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箱实验 :
实验箱体分成两部分,通过中间的门形成通道连接。箱体底部为不锈钢栅,可以提供足底电击作为非条件刺激,而箱体包含的蜂鸣器和刺激灯则可以提供声音和灯光刺激作为条件刺激。箱体底部分布有红外感应组件,可以追踪动物的位置。穿梭箱的使用始见于大鼠对食物和电击刺激的行为学观察,随后应用于大鼠回避实验训练。最初的箱体是通过障碍物来连接两部分箱体,随后的研究中逐步被改造,形成现在的完全自动化的行为检测系统。
穿梭箱
穿梭箱实验的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回避行为的训练,是一种恐惧驱动的联合型回避学习任务,也被作为研究和筛选抗精神病药效果的动物模型。在穿梭箱条件躲避反应实验中,动物必须学会从一侧箱体移动到另一侧箱体以避免伤害刺激。一般情况下,啮齿类动物大鼠和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使用电刺激作为非条件刺激,顶部配置有噪声发生器,用来产生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数秒钟后给予动物足底电击。在一个训练阶段内,若在铃声刺激安全间隔期内大鼠逃向安全区则为回避反应;如果在条件刺激安全间隔期内大鼠未逃向安全区,足底电击后才逃向安全区则为逃避反应;否则为逃避反应失败。经过反复训练后,只给条件刺激,大鼠即可逃到对侧安全区以逃避电击,此即形成了回避反应。
这一实验范式常被应用于神经科学和精神药理学的研究。在药物效应评价方面,研究表明临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可以降低大鼠的回避反应次数而不影响逃避反应次数,通过改良的检测程序则发现抗抑郁药可以降低逃避失败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