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适应效应

2024-01-23

    冲突适应效应 :

研究者主要采用侧抑制任务(又称Flanker任务)、西蒙任务和斯特鲁普任务3种冲突范式对冲突适应效应进行研究。以箭头Flanker任务为例,刺激是由中间的靶刺激和两侧的干扰刺激组成,分为一致试次(简称C试次,如< < < < < )和不一致试次(简称I试次,如 < < > < < )。不一致试次反应时与一致试次反应时之差称为Flanker效应。在该任务中,若先前试次为不一致试次,当前试次也为不一致试次,则将此种情况下的当前试次界定为II(incongruent-incongruent)试次;若先前试次为一致试次,当前试次为不一致试次,则将当前试次界定为CI(congruent-incongruent)试次;相似地,还存在CC(congruent-congruent)和IC(incongruent-congruent)试次。在Flanker任务中,当中心靶刺激与两侧分心刺激同时出现时,两侧分心刺激(干扰刺激)带来的无关信息会对被试判断中心靶刺激(判断刺激)造成干扰。由分心刺激所带来的干扰效应称Flanker效应,主要表现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两个方面:当周围干扰刺激与判断刺激一致时的反应时要短于不一致的情况;反应在判断的正确率上,周围干扰刺激与判断刺激一致时的正确率要高于不一致的情况。

对冲突适应效应的解释主要有3种理论:①冲突监测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M.M.波提韦尼克等人于1999年提出,认为冲突适应效应是由于个体对先前冲突的监测,提高了认知控制,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当前试次中的任务。②特征整合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霍梅尔等人于2004年提出,将冲突适应效应归因于刺激-反应特征的整合过程,若刺激和反应同时发生,刺激特征和反应特征就会被整合到一个共同的情境记忆表征中,或者说两种特征捆绑在一起。③学习理论。由比利时心理学研究者T.维根特和W.诺特巴尔提出,认为冲突适应可能是在线学习(又称赫布学习,是一种神经网络学习,指同一时间被激发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会被强化)过程和唤醒交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先前试次是不一致试次,这个冲突在反应水平上会被冲突监测系统——内侧额叶皮质(MFC)探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