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

2024-01-22

    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 :

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人格测验方法,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的个性特征的研究,对人才选拔和培养也很有参考价值。卡特尔将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应用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共找到了16种根源特质。

16种根源特质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16PF中的16种根源特质是卡特尔在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提出的特质基础上重组成171个人格描述词,再进行因素分析得到的。其命名是卡特尔仿效维生素的研究者,用字母命名他发现的人格因素。这16种人格特质按照被证实确实存在的人格顺序被命名为A、B,并以此类推。缺失的一些字母(如因素D)意味着这个因素后来没有经受住广泛的交叉效度检验,因此就将其从系统中删除。带数字的字母(如Q1~Q4)指那些主要通过自陈式问卷资料得到的特殊因素。16种人格特质按顺序分别是: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

这份问卷共有187道题目,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现有5种版本: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项目;C、D本为缩减本,各有106个项目;E本适用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被试,有128个项目。中国现在通用的是美籍华人刘永和在卡特尔的赞助下,与伊利诺伊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的研究员梅瑞狄斯合作,于1970年发表的中文修订本,其常模是由2000多名港台地区的中国学生得到的。

问卷的计分中,除B量表的测题外,其他各分量表的测题无对错之分,每一测题各有a、b、c3个答案,可按0、1、2三等记分。B量表的测题有正确答案,采用二级记分,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使用计分模板得出各因素的原始分,再将原始分按常模表换算成标准分。这样既可依此分得出受测者的人格因素轮廓图,也可以此分去评价受测者的相应人格特点,或由计算机进行评分,抄录计算机评分结果。

16PF伴随着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见人格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16PF可以被视为一种“定量的精神分析”,原因是卡特尔将心理异常的原因视为由遗传而来的体质倾向,这些体质倾向使人易于经验到冲突,这与S.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疾病的看法是相似的,这些冲突也可以从16PF的因素得分上看出来。早在1965年卡特尔在《人格的科学分析》一书中就指出:16PF具有查明患者心理冲突的功能。卡特尔进而建议临床医生使用16PF作为诊断工具。要达到这一目的,在使用16PF进行诊断时必须遵循“协调性原则”,即指几种特定因素之间的协调。这种协调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人的内在需要或欲望与其外部行为表现之间的协调性;其二指与S.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的人格因素自身之间的协调性。

16PF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40分钟左右)测出较多的人格特质,广泛应用于企业和学校的职业选择、人员招聘和选拔等领域。但与大多数自陈量表一样,16PF也容易受到社会赞许性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