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反应一致性效应 :
由美国心理学家P.M.费茨和C.M.西格于1953年提出。测量相容性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主观评价法。让被试从几种刺激-反应(S-R)组合中,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最可行的,也就是最相容的组合。②设计实验。记录下不同S-R组合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其中反应最快、错误最少的组合即为相容性最好的组合。
当刺激与反应存在相似性或者维度上有重合时,就会产生刺激-反应一致性效应。不论这种相似性或维度重合是否与任务相关,只要存在这种关系,就会产生刺激-反应一致性效应。对经典的刺激-反应一致性效应的一般解释是,刺激的空间位置虽然与任务无关,但自动激活了与空间相对应的反应编码,所以当刺激的位置(如左边)与反应(如左手按键)相匹配时,这种自动激活会促进被试的反应。相反,当刺激的位置(如左边)与反应(如右手按键)不匹配时,被试在作出正确的反应之前须抑制这种自动加工过程,从而造成反应时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