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分化理论

2024-01-04

    情绪分化理论 :

由美国情绪心理学家C.E.伊扎德及其同事提出。根据情绪分化理论,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获得一系列的情绪,这些情绪会组织成为一个模块化的系统,该系统具有高度的独立运作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情绪的数量,它们的表现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该系统的组织和衔接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情绪发展的核心过程包含情感-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加固,这一过程将完成各个不同系统——情绪系统、认知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

根据情绪分化理论,每一种情绪都有不同的动机属性和适应性功能。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每一种具体情绪的内在结构或潜能都是在进化过程中预设好的,并且伴随着个体的生理成熟,与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交互作用,而这种作用也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这一套系统负责提供处理人生任务的统一脚本,包括关心婴儿、形成社会联结、维持社会秩序、逃避风险、应对威胁和处理损失等。

在情绪分化理论所包含的一系列零散概念和原则的大框架下,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表现在3个方面。①情绪系统和人格系统。人格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包括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其中,情绪系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和行为。②情绪系统及其功能。情绪系统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情感体验3个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实现情绪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互相作用。③情绪激活与调解,包含4个基本过程:一是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这个过程可直接激活情感体验,并影响其他3个情绪激活过程;二是感觉反馈,表情肌肉活动引起的反馈信息进入边缘皮层区,使情绪达到意识水平,产生情绪体验;三是情感激活过程,一种情绪可以引起另一种情绪;四是认知激活过程,如评价、比较等认知活动可激活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