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

2023-11-26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具体的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影响。在排演时,要求学生扮演他们所想的所感觉或在某情境他们会做什么;另一方面是反角色扮演,即要求他们猜测与自己不同角色的观点,通过两种角色扮演鼓励他们同理、同情,增进双方的了解。关于角色扮演有一经典性实验研究,研究者先测量被试对某一事物的态度,然后要求几个被试扮演演说家,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要求发言,每次发言所表达的是一种比被试本人原有态度更为极端的态度,其他被试充当听众。扮演结束后,实验者对被试的态度重新作了测量,结果发现,扮演演说家角色的被试的态度沿着发言时表现的态度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听众的态度却很少受影响。

第一,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由于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当众表演,需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所以,对于那些随和、性格外向有安全感的学生易做到,而对于害羞、性格内向、防御心理强的学生,角色扮演相对显得困难。而安全的、接纳的、信任的气氛及教师的鼓励有助于学生的参与。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假如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害怕,不要勉强让他们扮演,而是分给他们一些其他任务,直到他们自动参与。二是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作一种游戏。三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学生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现出的意义和感觉,而不是学生表演得多么好。创造一种非批判的气氛,使学生有信心,喜欢表达他们自己。四是应使课堂气氛活跃,非表演同学积极关注表演者,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第二,具体方法。一是相声表演。此种表演可以是一人的单口相声,也可以是两人的对口相声或多人的众口相声。表演者以通俗、幽默的话语向学生展示深刻的道德教育原理。二是哑剧表演。显然,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言语性的。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肢体、面部、身段等进行表情达意,学会非言语交往。表演可以是一人或多人。三是角色互换。此方法是让学生先后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促使彼此了解,学会不同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言行,每个人的言行应符合他所承担的角色。四是小品表演。这种方法是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告诉学生们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