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理由效应

2024-01-04

    过度理由效应 :

是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E.L.德西用实验法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他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智力问题,实验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每个被试自己解题不给奖励;第二阶段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被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一美元的报酬,控制组没有报酬;第三阶段是被试自由休息时间,被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目的在于考察被试是否维持对解题的兴趣。结果发现,与实验组相比较,控制组休息时仍继续解题,而实验组明显失去对解题的兴趣。第二阶段时,实验组的金钱奖励作为外加的过度理由,造成明显的过度理由效应,使实验组被试转向用获取奖励来解释自己解题的行为,从而使自己原来对解题本身有兴趣的态度出现了变化。到第三阶段,实验组一旦失去奖励,对态度已经改变的被试,没有奖励就没有继续解题的理由,而控制组被试对解题的兴趣没有受到过度理由效应的影响,因而在第三阶段仍维持对解题的热情。

利用外部的附加理由可以达到改变他人态度的目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引导他人,使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改变符合社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