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2023-12-14

    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连续性指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发展所涉及的变量和用于解释发展的规律是同样的,发展只是表现在不同年龄上这一或这些变量的数量或程度的差异与变化;非连续性指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发展所涉及的变量和用于解释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不同的,以及发展的心理机能不同,因而,发展表现出一些有质的差异、不连续的阶段。

发展的不同年龄所涉及的变量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这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第一个表现。例如,不同年龄的个体(儿童、青少年或成人)在参与同伴群体时的行为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为同伴交往行为发展的连续性,不同年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龄个体在同伴交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仅仅表现为数量上的差别;相反,如果不同年龄个体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那么即是同伴交往行为发展的非连续性。

发展的不同年龄用于解释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这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第二个表现。例如,不同年龄的个体(儿童、青少年或成人)参与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同伴交往行为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表现为同伴交往影响因素与机制的发展连续性;如果不同,则表现为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的发展非连续性。

心理发展的很多方面既存在发展的连续性,又存在发展的非连续性。例如,同伴交往行为在不同年龄的个体(儿童、青少年或成人)中,存在某些一致与类似的方面(例如,同性同伴的游戏与交往),同时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一些新的同伴交往行为(例如,与异性同伴的约会与恋爱行为),因而,既具有连续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的非连续性。即使不同年龄表现出的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例如,在思维发展上,婴儿期表现为感知动作思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具体形象思维,小学至青少年阶段发展出逻辑思维,这些不同思维发展阶段之间仍然存在连续性。具体来说,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是在婴儿的感知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学与青少年阶段的逻辑思维又是在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延伸。而且,即使具体形象思维已经发展起来的幼儿,有时候仍然表现出感知动作思维,即通过感知和动作去理解事物、解决问题。因此,心理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即同时表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