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

2023-12-14

    积极老龄化 :

要使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社会应努力消除年龄歧视的不利影响,让个体尽可能获得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使其生活得更加舒适、更有尊严、更有价值。积极老龄化是在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国际老人年的世界卫生日期间提出的,并在2002年召开的联合国第2届世界老龄大会上,被正式确定为政策理论。

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包含3个要素:①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先决条件,包括身体健康、社会功能健全及心理健康。②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前提,指老年人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应根据老年人自身需要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参与社会的条件,鼓励他们继续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做贡献。③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必要条件,指应给老年人提供生活、尊严和身体保障,消除老年歧视观点,保证他们能够全身心融入社会发展。

针对老年个体而言,倡导主动实现积极老龄化。美国心理学家G.E.威廉特在2002年指出,积极老龄化个体可能面临疾病的威胁,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可能是恶劣的,但依旧保持积极的态度,能够适应衰老并应对衰老所带来的挑战。2005年,美国心理学家R.D.希尔补充认为,积极老龄化个体无论社会经济地位或身体条件如何,都会对自身的处境有所作为以提高幸福感。2008年,希尔进一步提出促进个体积极老龄化的7种策略:在老化带来的衰退中找寻意义;继续投身到学习当中;培养智慧;增加并保持社会网络关系;给予他人帮助同时接受他人帮助;关注当前积极的地方而非困难或损失;学会原谅自己和他人。积极老龄化的提出有助于个体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老年生活,促进自我实现,同时贡献社会,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