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幸福的能力

2023-08-16
获得幸福的能力:(一)保持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4]也就是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身心健康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里不做论述,心理健康是重点要探讨的内容。保持心理健康,以下要件缺一不可:一是完整健全的人格。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情绪。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建立亲密关系并从中获得美好体验。三是弹性的心理机制。在遭受挫败、情绪跌入谷底之后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平稳的情绪。

  (二)保持积极状态

  身心健康是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但是未必所有身心健康的人都能获得幸福体验。事实证明,状态更积极、更开放、更包容的个体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受。积极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奋发向上的志向。有一个积极向上又切合实际的目标并能为之努力奋斗,能够使人情绪饱满、充满干劲。二是积极的情感。积极情感如爱、平和、愉悦、宽容能给人带来美好感觉,消除麻木、消极等不良情绪。三是积极的人格。积极的人格如智慧、适应、自主等能够激发人的积极力量,体现为各种力如创造力、工作能力、毅力等,不仅可以预防心理问题,还能提升个体的过程体验,增加成功的概率,进而促进个体获得幸福。   (三)保持中庸之心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看作至高无上的道德,认为践行中庸,有恰到好处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最高的道德境界。西方先贤亚里士多德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德性就是中道,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正确。”[5]中庸既不是折中主义、泯灭原则,也不是消极懈怠、回避矛盾,更不是对现实的妥协,而是主动把握事物的“度”的一种思想。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都有两面性。同样,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可能走向过度和不及,而这两个方向都会影响对幸福的获得。要获得幸福,就要以中庸之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适度为原则,使各方面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